這天在大愛台中的”殷媛小站”節目中,介紹的是”中國書法藝術大觀”—陶淵明和宋徽宗的瘦金體字型分別以及其背後代表的意義跟性格表徵和心態狀況後,意猶未盡的在節目告一段落時,主持人正簡略的介紹幾個現正在國內演出的國外藝術團體,發現有個曾經聽過,但未曾去了解的團體—國王歌手合唱團
這個來自英國由六個大男生所組成的人聲合唱團體,不可思議的以不假任何樂器之具,純粹用人的聲音去譜出一首首的動人歌曲,在短暫的預告片中,發現有一首,台灣名謠 ”丟丟銅 ”真是一首令人驚喜的演出,由外國人口中唱出台語的名謠,而且唱的如此輕鬆,歡愉,此時”音樂無國界”這句話又再一次震撼的出現腦中~
以下摘自iwant-pop.com:
http://imap.iwant-in.net/tpframe/iwant-pop-2002/iwant-pop-gf.asp?id=22497
來自英國的「國王歌手合唱團」(The King's Singers),可說是全世界最令人驚奇的歌唱團隊之一,六個人、六張嘴巴,幾乎從來不用任何樂器伴奏,但是他們所演出的和聲效果卻無比的豐富。除了歌唱,他們還經常以雙手和口技模擬出各種樂器的聲音,帶來讓人難以置信的有趣效果,而他們演唱的曲目,範圍更是寬廣,從蒙台威爾第的牧歌、羅西尼歌劇的序曲、史特勞斯的圓舞曲、宗教歌曲、歌劇名曲,到法國香頌、各國民謠、電影配樂、甚至披頭與「皇后」(Queen)合唱團的流行經典等等,幾乎無所不包。在過去這將近四十年來,他們表演的足跡遍及全球,所到之處,無不深獲喜愛與推崇。說起「國王歌手」的誕生,要回溯到 1965年。當時英國劍橋的「國王學院」有十四個參與合唱團的學生,共同組成一支命名為「The Schola Cantorum Pro Musica Profana」的團體,並且錄製了一張不對外發行的流行歌曲專輯。由於演出很成功,進而引發其中三位團員結合另外三位同學,共組一支名叫「來自國王學院的六個合唱學生」(Six Choral Scholars From King's College)的六重唱,也就是「國王歌手」的前身。經過陣容的一些變動之後,他們在1968年首度以「國王歌手」的名義在倫敦舉行演唱會。當時,他們以早期近似牧歌的演唱風格,融合了一些比較現代的美國風味,表演的曲目則展現包羅萬象的特質,從牧歌、福音歌曲到輕歌劇、甚至日本民謠等等。到了1971 年,他們已經建立起相當高的知名度,也開始灌錄唱片,包括一系列英國民謠和來自中世紀的牧歌,獲得爆炸性的成功,從此他們持續旅行各地表演,並且大量推出專輯,到目前為止,他們已經發表過六十多張專輯,而且絕大多數都仍然可以買到。由於原始團員年齡逐漸老化,「國王歌手」從80年代開始進行換血,但是從未發生內部不合的情形,而他們也繼續維持著原有的技巧與品質,始終備受推崇,堪稱老少鹹宜、雅俗共賞。儘管人事變動、曲目也不斷擴充,他們仍然不斷的精益求精,不但經常應邀與多明哥(Domingo)、卡娜娃(Kanawa)等超級巨星同台演唱,一些著名的作曲家們也特別為他們譜寫新歌。另外,由於備受推崇,他們也應邀擔任皇家音樂學院常任音樂指導。(摘自iwant-pop.com)
這個”西洋音樂網站”的內容相當精彩及專業,極富有深度:
認識西洋流行音樂 :
http://www1.iwant-pop.com/a-d0007/a-d0007_box.html
2007年1月12日 星期五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